“低温碎壁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温度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药材超微粉碎,使其细胞壁破裂,从而释放出细胞内有效成分的先进工艺,能够保留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优化药效和更好地利用。
“低温碎壁技术”自90年代开始已在高山药业的生产中得到科学的全面应用,根据不同的药材品种、不同的药性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目数和不同的技术处理,在高山“散剂”和金方子“粗提物”的生产上全面应用,并得到良好的市场认可。
“低温碎壁技术”应用在中兽药生产中其主要优点如下:
1、低温环境避免热敏成分(如挥发油、醛酮类)的破坏,譬如含热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金银花、紫苏、薄荷、肉桂、干姜、金荞麦等。
2、超微粉碎后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可减少药剂量(如:麦芽超微粉碎后能大大的提高其淀粉酶活性的发挥提高其助消化吸收的功能等) 。
3、尤其适用适合纤维性、粘性、高糖分药材(如黄芪、甘草、大腹皮等)。其能打破细胞壁屏障,使内容物较好暴露,被机体或目标系统消化、吸收和利用,有利于生物利用。
4、“保留全成分”通常是将整个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保留了更全面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全碎壁全吸收概念)。
但“低温碎壁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方面生产成本较高,超微粉碎破壁设备价格较高和技术成本较大,同时可能存在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对此,可以选择影响差异大的药材使用。另一方面中药粉会容易氧化的问题。巨大的表面积可能增加内容物(尤其是不饱和油脂)接触氧气而氧化的风险,对此,可以使用同方中的淀粉多、糖分高的药材与易氧化成分高的药材一起粉碎,对易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包裹阻隔,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在生产中充分发挥“低温碎壁技术”优势,降低其劣势的影响,就能很好的发挥药物的效果,在生产养殖中能较好地做到低剂量预防,中剂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