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草药特长 促进养殖业发展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天然药物,其功能作用广泛,具有双向调节、毒副作用少、无残留、无耐药性等特点,而且药源广泛,制作简便,成本较低,疗效持久。自我国实施兽药 GMP 以来,高效、低毒、无残留的食品动物药物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这就更突出了中草药的地位。因此,研究、开发、利用中草药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药物残留问题既是关系人民生活的大问题,也是影响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的突出问题。有些国家,借我国的畜禽产品中存在药物残留而设置贸易壁垒,拒绝进口我国的畜禽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声誉和畜产品的出口,因此,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家畜、家禽疾病不断孽生,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如大青叶、板兰根、鱼腥草、黄连、黄柏、双花、连翘,清热解毒;白术、芪、党参、甘草、扶正,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兽医临床应用中,通过科学组方和研制高效的剂型,有效地控制了部分病毒的发展和蔓延,在养殖行业发挥极大的影响作用。
中草药具有六大优点
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一些中兽药,特别是补虚药和复方制剂,能够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力。如党参、首乌、刺五加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正常动物服川黄芪后血中IgE、IgM含量显著增加。四料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都对细胞免疫和抗体形成有促进作用。
2、抗感染作用明显
清热类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如双花、黄芪、板蓝根、贯众等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能预防病毒、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真菌和原虫感染;同时能激发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形成。
3 能减少抗药性
据资料介绍,某肥猪场为控制猪气喘病,土霉素用量则逐年上升,防治效果却不明显。中药应用多为复方,以复方中多种成分,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不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有效地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
4、减少毒副作用
中药中大多是天然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树脂类、有机酸、色素、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中药不同于抗生素、化学合成药、激素等,对机体生理功能无明显损伤等毒副作用。
5、 增强抗应激能力
由于长途运输、高密度饲养,动物受噪音、强光、寒冷、高热、大风、饥渴等刺激,应激症呈上升趋势。一些中药能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如党参、刺五加等可使小动物抗高温和低温能力明显提高;生脉散能提高动物耐受能力,延长存活时间,使缺氧的动物心肌中RNA含量明显增加;如运输中的小动物种兔、银狐等用延胡索、党参、刺五加结合VC、VE使用,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6、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功能
黄芪具有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促进血清和肝肌蛋白质的更新,当归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用首乌、曲香、黄芪等中药添加于育肥猪的饲料中,一周后,生猪皮毛出现红润,食欲旺盛,行为安静,生长加快,抗病力强,合成代谢明显。
中药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效果,对病毒性流行感冒及其所致的呼吸道症状效果显著。
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既可直接杀死病毒而不伤及机体组织,又可调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积极性,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机制,增强免疫力,通过主动防御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在禽流感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中药的优越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
一、抗病毒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药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还可以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阻断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从而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更重要的是,许多中药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激发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具有间接抗病毒作用。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这种间接抗病毒作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御的物质基础。
(一)直接抗病毒作用
直接杀灭作用 是指中药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杀灭作用。研究证实,大黄醇提取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阻挡侵染作用 是指中药阻止病毒对细胞吸附和穿入的作用。许多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苷类等都是通过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和穿入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经研究证实,黄芪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的作用,板蓝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很强的阻断作用。抑制繁殖作用 即抑制病毒自我复制过程的作用。经研究证实,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板蓝根与黄芪联合应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
(二)间接抗病毒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它们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许多抗病毒中药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很好地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使其具备良好的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质基础。增强免疫细胞能力免疫细胞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除了血液中的嗜中性白细胞外,还包括分布在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系统,如淋巴结、脾脏、骨髓中的网状细胞、窦壁细胞,肾上腺和脑垂体血窦中的内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肝脏窦状隙内的枯否氏细胞,肺泡隔内的尘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病原体的作用,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如黄连、黄芩、黄柏、猪苓、大蒜等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鱼腥草、黄连、穿心莲、大青叶、野菊花、丹皮、大黄、金银花等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刺五加、黄芪、党参、杜仲、黄连、黄柏、甘草、灵芝、茯苓、青蒿、丹参等可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白虎汤对尘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调节主动免疫功能 现已证明,有200余种中药具有影响和调节动物机体免疫机制的功能,其中包括补益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渗湿利水类中药以及少数解表、固涩、止血、泻下、驱虫类中药。中药对主动免疫机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的;补肾的药物则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进行调节的。其它的途径还有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系统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调整核酸代谢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来调节免疫机能。
诱生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因子,干扰素本身虽然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但可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未受感染的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病毒能力。在入侵部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可渗透到临近细胞,从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扩散。现代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能诱导血清IFN;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剂,能诱生Ⅱ型IFN,同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黄芪、丹参、刺五加、龙胆草等,都能诱生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从而具有抗病毒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淋巴细胞,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和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研究报道,中药方剂小柴胡汤和人参汤都能明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二、发挥中草药特长,促进养殖业发展,从改变行业养殖观念的开始:
1、西医:在抗生素抗菌杀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日常使用抗生素对细菌和病毒的直接杀灭的同时,又是对机体免疫器官及其免疫功能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和损伤的过程,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如此。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不当时,其损害的作用会更加大也更加严重。
2、中医:在中药对抗病毒、呼吸道症、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西医无可匹敌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中药进行预防保健和整体调理的同时,又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的一种保护和恢复,尤其是可以提高机体自身的非特异免疫系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从而达到保健预防和“治未病”的目的。
3、从医药角度,发挥中药的提高免疫力作用,并不是说言必有黄芪多糖,因为,当前学术 界对黄芪多糖研究得比较多,认识得清楚一点而已。其实,很多中药的增强免疫效果并不比黄芪多糖差,而且,互相增效和配伍协同的作用相当之强。还有,因为南药要北用、北药要南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部位、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配伍、不同的药量等等因素者均会极大地影响其效果。
4、在临床治疗中,以中西医结合;在畜牧生产养殖行业中,越来越会主要趋于以中草药医药保健为主”
1)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变—治疗用药比例会越来越少,保健用药比例会越来越多;
2)中药预防保健用药将主要以在饲料加入方式,并必将成为今后保健用药的主流。,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饲料中加入保健用药的切入方案
2.1)在转料和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加入,按连用7-14天,间隔7-14天重复,以改善肠道过料、减少拉稀和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等的间隔用药保健方案,用菌炎清散3-5‰,或料宝3-5‰,或金方保济2‰等;
2.2)从第一日龄开始加入,按连用7天,间隔14天重复,以改善玉米便、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平衡、减少拉稀和保持生长均匀度等的间隔用药保健方案,用肠胃舒散1-2‰,不仅能达到调理机体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强健体能,促进生长发育。
3)使用中草药进行“前置预防”的也是养殖业发展健康保健的理念:
提倡尽早介入,直接提前到从第一日龄就开始使用中药进行预防保健的“前置预防”的养生保健理念,倡导指引提出“要像爱护婴儿一样”,重点做好前三周龄的雏鸡和断奶前幼畜的健康保育工作,尤其是二周龄前的保健预防工作,使到畜禽在生长的中后期得到健康的生长发育,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增强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前置预防”工作的质量好坏,决定了畜禽后期的健康发育水平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这个药物泛滥的年代,如能在养殖业中很好的使用中草药,可起到防病及治未病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不会在食用畜禽产品中产生有害残留,还可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物造成的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畜产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草药以天然的物性、物味、物间关系的传统理论为主导,辅以营养和饲料工业等学科理论和加工技术,其特点为纯天然、绿色环保,将是养殖业发展及保证食品安全且对保障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