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的来源是依据古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关于霍香正气散和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二陈汤的记载,再经过对平胃散、二陈汤的基础加入广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大腹皮而成。从而得到千古金方藿香正气散。
广藿香芳香辛温,理气而宣内外,和中而治吐泻,善辟秽恶而解表里,其虽芳香而性力平。《本草正义》中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去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之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配二陈汤燥湿,行气,止呕;配平胃散、大腹皮燥湿健脾,除脘腹胀满;配紫苏、白芷、桔梗以解表邪,合而共达解表和中、理气化浊之功。在平胃散、二陈汤八种药物的基础上加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大腹皮而成,更贴切。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藿香正气散中的各组分,以及体现“君臣佐使”中医的组方原则,就如同古代从职官制度,君臣佐使为“君—臣—佐”的三级上下结构,职官制度始源于权利的区分大小,因而方剂君臣佐使的核心是君臣关系。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地位就如同古代的君王,必不可少,且起主导作用。臣药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的药物。佐药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使药指调和诸药或引药归经的药物。
本方中广藿香为君药,既因为它的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对于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表里同治作用全面,更针对倦怠乏力,食欲不好,舌苔厚腻的病症。半夏区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陈皮性味辛、苦、温,具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特别适合于长夏湿热邪气困,二者和胃降逆以止呕;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二者合用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还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更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具有缓和药性之功,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
本方配伍特点,一方兼顾表与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药化湿药燥湿理气和,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再者可以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化湿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会对藿香正气散的各组分有一定的理解,最后带来一首方歌让大家能更好的记住藿香正气散的组分。
藿香正气腹皮苏,
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
风寒暑湿并能除。
而由我们高山集团推出的藿香正气散多用于外感风寒,胃肠型流感所致各种腹胀、腹泻及粪便异常等证。适用于暑热、运输、转群、断奶等应激所致各种腹泻、粪便异常、胃肠型流感、采食量下降,免疫力下降等证。更具有独特的解暑消滞增食,防拉止痢,除湿消滞,抗应激、提高采食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