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死亡率高,问题主要出在母猪的健康度上,只有母猪健康,仔猪问题才能解决。而"气血虚滞"是母猪分娩前后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母猪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的核心关键。所以,母猪的健康度,一是包括饲料基础大保健,解决替抗问题和内毒素中毒问题,溯源保健,实现解除母猪亚健康,二是包括母猪分娩前后的小保健问题,而且,都是围绕母猪的"气血"进行。
仔猪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个方面。
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它禀受于父母,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残、衰老都有密切关系。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足与不足决定仔猪抗病能力、生长情况、衰老情况等各个方面。
仔猪的先天之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父母的遗传基因。如果选定了种猪这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定数,不可以改变;
2、仔猪在母体内发育的状态。主要由分娩前母体状态决定的,是可以人为干预的过程。因此,要想仔猪将来生长发育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同时母猪产仔率高的话,可以从仔猪在母体内发育状态这一环节下手。
后天之精,也叫脾胃之精,是仔猪从母体内出生后,通过自己的采食,经过脾胃的运化所获得精华物质。仔猪在出生后到断奶前这段时间主要靠吸食母猪的乳汁来获得营养,所以仔猪后天之精充足与否与母猪乳汁的数量及质量有着密切关系。而乳汁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母猪分娩前后的机体状态。
综上所述,控制仔猪生长发育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应对替抗问题和内毒素中毒问题,溯源保健,帮助解除母猪亚健康,二是母猪分娩前后的小保健问题。
饲料基础保健之应对替抗问题和内毒素中毒问题:当前,在母猪生产中,导致“疫病越来越复杂,养殖越来越难”的两大主要“元凶”是:1)在养殖过程中,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问题;2)在养殖过程中,畜禽长期受因霉菌、细菌、病毒以及代谢等内毒素的侵害问题。
上述两大原因的结果是,母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易感性增强,疫病多发。免疫系统功能欠缺,保护力不全。
母猪分娩前的状态影响产仔数及仔猪成活率:母猪从发情——受孕——着床——分娩整个过程的机体状态,对仔猪的出生的数量和重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母猪分娩前状态对产仔数的影响。
母猪的排卵数跟产仔数有很大差距,有数据显示,初产母猪平均排卵数为13.5个,而平均产仔数为9.5头;经产母猪平均排卵数为21.4个,平均产仔数只有11头。实际产仔数远少于排卵数。
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排卵数和产仔数的比较
项目 | 初产母猪 | 经产母猪 |
平均排卵数 | 13.5 | 21.4 |
排卵数范围 | 7-16 | 15-25 |
平均产仔数 | 9.5 | 11.0 |
这是由于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
(1)输卵管气血瘀滞。
若输精以后,输卵管处于气血瘀滞状态,通道变窄,使卵子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受精卵减少,产仔数降低。严重瘀滞时,全部卵子无法到达受精部位,出现屡配不孕的现象。可以通过补气活血、通经化瘀解决。
(2)子宫气血瘀滞。
若子宫气血瘀滞,如子宫炎,使精子在5个小时内(有资料显示,精子在子宫内存活不会超过5个小时,如果5个小时之内未离开子宫,精子将不再存活)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致受精卵减少,产仔数降低。若卵子与精子能够成功结合,但受精卵还要在子宫内着床,此时子宫气血瘀滞的状态影响受精卵返回子宫后的着床,受精卵着床数减少,产仔数降低。此时需补气活血,消肿安胎。
(3)子宫免疫排斥。
机体免疫细胞基本功能之一是识别非体物质,受精卵一部分来源于母体,一部分来源于父体,父体部分对母猪而言是非体物质,如果子宫局部的免疫状态比较强烈,如子宫黏膜上的免疫细胞识别能力强的话,当受精卵在子宫壁上着床时,一经发现非体物质就会产生排斥,引起早期胚胎丢失。早期胚胎部分丢失,产仔数降低,若全部丢失,则会致屡配不孕。此时需安宫养胎。
(4)母猪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
母猪的气血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唯一物质和能量来源,胚胎着床后,如果母猪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溶解或后期胎儿死亡流产,产仔数降低。建议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如果能把上述问题解决好,就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即使将母猪的平均产仔数提高1个,全国繁殖母猪大约3000多万头,就可多增3000万头仔猪。
2、母猪分娩前状态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
仔猪的初生重直接影响仔猪的存活率,有数据显示,如果初生重达到1.8kg以上,仔猪存活率可达到近90%。
仔猪初生重与仔猪存活率的关系
体重(kg) | 仔猪头数 | 占总数的% | 存活率% |
0.9以下 | 1035 | 6 | 42 |
1.0-1.1 | 2367 | 13 | 68 |
1.1-1.3 | 4197 | 24 | 75 |
1.4-1.5 | 5012 | 28 | 82 |
1.6-1.8 | 3268 | 19 | 86 |
1.8以上 | 1734 | 10 | 88 |
在品种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完全取决于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气血的量与质。尤其是产前一个月,是胎儿增重最快的阶段,母猪的气血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仔猪的初生重。此外,母猪产前的气血正常与否,还直接影响到初乳的量和质,而初乳的量和质又决定着仔猪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母猪产前的气血状态,一方面影响着胚胎存活的数量,影响着产子数量;一方面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初乳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仔猪的初生重和出生以后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
仔猪生长过程中必然要与母体争夺气血
母猪分娩后,若气血旺盛、顺畅调达,乳汁分泌便足,仔猪吃得饱、长得快。但实践当中并不如此。母猪的气血与仔猪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母猪自身气血旺盛,顺畅调达,则产仔数多,仔猪健壮。如果母猪气血亏虚,甚至瘀滞不通,则产仔数少,仔猪成活率低。但仔猪在母猪怀孕和断奶之前必然要与母体争夺气血,进而导致母体气血不足的加重。
气血不足会引发母猪出现产前产后便秘、不食;产程过长、难产;母猪产后瘫痪;产后缺乳、奶水质量差;产后不发情等疾病。
(1)母猪产后便秘不食
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便秘、不食的主要原因是"气虚血少、津亏肠燥所引发。""气"有推动作用。胃肠的收缩蠕动是靠"胃肠之气"的推动而实现,胃肠气虚时胃肠蠕动减慢,采食减少,排便迟缓。"血"具有润泽作用。血虚津亏,肠道干燥粪便难化。气血两虚时,气的推动作用不够,血的润泽作用不足,易致便秘和不食。母猪在产前,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全部是由母体气血通过脐带供给,大量的胎儿与母体争夺气血,很易导致母体气血两亏。由于产前一个月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比前期表现更为严重。
临床上治疗:便秘是由于肠胃虚滞,血少津亏引起,用中药补气健脾,补血生津。胃肠蠕动得以恢复,腹道津多自润,燥便自下。
定期保健:在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1kg/T料磺或加曼,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解除母猪亚健康。同时,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2kg/T益乳通散或+泰山盘石散,能有效提升母猪“气血”征象,补气血,补肾健脾,壮阳催情。
(2)母猪产程过长、难产。
母猪分娩时间为0.5-6h,平均2.5h,超过7-12h即有难产迹象。每头仔猪出生时间间隔为5-15min,胎盘排出时间为分娩后10-30min.产仔间隔时间越长,仔猪就越不健康,早期死亡的危险性越大。如果母猪气血两虚,易宫缩无力,子宫干燥,分娩时间拉长。
造成母猪产程过长和难产还有其他原因,如母猪配种过早,骨盆狭窄;死胎;品种问题;胎位不正。但真正造成母猪产程过长主要还是由于母猪气血两虚,宫缩无力。
临床上治疗:补气养血,使母猪有足够的力气生产,气足宫缩有力,血足子宫光滑,产程整体自然缩短,产仔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仔猪成活率高,健壮少病。
定期保健:在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1kg/T料磺或加曼,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解除母猪亚健康。同时,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2kg/T泰山盘石散+2-4kg/T圆蓝粤威龙散(遵医嘱联合弓虫粤威龙散使用),能有效改善母猪“气血”,增强四力功能和自然分娩能力,缩短产程,有效预防产后瘫痪和出血症的发生。
(3)母猪产后瘫痪。
西医上称为产后泌乳性抽搐,中医称为"产后风",属典型的"血虚生风"病证。主要因为母猪在怀孕期间,胎儿与母体争压气血,妊娠期限制饲喂,致使营养摄入不够,气血生成不足,而分娩过程不同程度出血。
临床上治疗:西医等产后瘫痪后补钙的做法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随后出现的奶水不足,质量差,仍是影响仔猪生长的一大障碍。解决母猪产后瘫痪,应从解决怀孕期母猪气血不足的角度入手才是解决根本。通过补气养血,不仅从根源上杜绝产后瘫痪的发生,而且产后初乳以及常乳充足,仔猪健壮,生长快。
定期保健:在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1kg/T料磺或加曼,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解除母猪亚健康。同时,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2kg/T泰山盘石散+2-4kg/T圆蓝粤威龙散,能有效改善母猪“气血”,增强四力功能和自然分娩能力,缩短产程,有效预防产后瘫痪和出血症的发生。
(4)产后缺乳、奶水质量差。
奶水是仔猪刚出生后的唯一食物来源,尤其是初乳,对仔猪随后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乳汁不足,仔猪难以吃饱,生长发育自然后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初乳下来不及时,即使仔猪吃到初乳,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为随着仔猪出生时间的延长,对抗体的吸收能力越弱。
仔猪出生后的抗体吸收能力
出生后时间(h) | 抗体吸收能力 |
1 | 90-100% |
3 | 70-75% |
8 | 40-50% |
16 | 20-30% |
24 | 10-15% |
48 | 5-10% |
临床上治疗: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血亏虚,二是气血瘀滞。气血亏虚时,以补气养血为主,如黄芪、阿胶。气血瘀滞时,以理气活血为主,如当归、王不留行等。
定期保健:在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料磺1号按1kg/吨料,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帮助解除母猪亚健康。同时,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益乳通按2kg/吨料,能帮助提升母猪“气血”征象,补气血,补肾健脾,壮阳催情。
(5)产后不发情。
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产后不发情的主要原因是母猪产后气血两亏,进而导致脾肾阳虚,肾虚则乏情。
临床上治疗:当出现产后不发情时,可以通过补肾健脾,壮阳催情的中药,如应用中药淫羊藿、阳起石、杜仲、羊红膻、菟丝子、锁阳、肉苁蓉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而更高明的做法是,通过预防母体产后气血不足,达到预防产后不发情的目的。
定期保健:在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料磺1号按1kg/吨料,做好饲料基础大保健,帮助解除母猪亚健康。同时,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料磺20按2kg/吨料,能帮助提升母猪“气血”征象,补气血,补肾健脾,壮阳催情。
总结:以母猪保健为基础的高山“1+3”无抗效益养殖应用方案措施。
一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方案: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料磺1号按1kg/吨料,做好母猪的饲料基础大保健,帮助解除母猪亚健康。
每月定期连用10天添加料磺20按2kg/吨料,能帮助提升母猪“气血”征象,补气血,安胎益肾,是做好母猪溯源保健的关键。
定期连用15天添加圆蓝粤威龙按2-4kg/吨料+免增粤威龙散2kg/吨料,改善母猪分娩前的状态,是母仔同康的保障。
二是提高仔猪的育成活率方案: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料磺1号按1kg/吨料,做好仔猪的饲料基础大保健,帮助解除仔猪亚健康。
每月定期连用15天添加圆蓝粤威龙按2-4kg/吨料+免增粤威龙2kg/吨料或止痢粤威龙散,帮助增强仔猪免疫功能,预防仔猪腹泻,帮助母仔同康。
定期连用5-7天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藿香正气散,预防仔猪腹泻,帮助提高仔猪育成率。
三是出栏前育肥增重方案: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料磺1号按1kg/吨料,做好肉猪的饲料基础大保健,帮助解除亚健康。
在出栏前20天或体重170斤开始,速效育肥宝按1kg/3000斤水或1500斤料,或者肥康,肥大康,增重育肥,帮助养殖增多。